我这边指的中美教育比较狭隘,只是指中美家庭教育,而且以我自己及身边的中国家庭与我现在所在的这个host family为例。
首先,阅读习惯不同。当我来到这个家庭,我的确被这个家庭的藏书量所震惊了。客厅有书架、办公室里、外都有书架、厨房、连卧室里都有书架。连吃饭的桌子上都有书。寄宿家庭的两个孩子都很喜欢读书,当我得知五岁的小男孩在Preschool 读了2300多本书,我真的更震惊了。他读书不是随便翻着看看就算了的,他看书真的看得很认真,常常我喝他说话,他都没有反应,知道我叫他好几声,他才猛地抬头,问“What?”
来到这个家庭之后,我们几乎每周都去一次图书馆,每次最少都借15本书。这边的公立图书馆也是很鼓励读书的,借阅书籍没有上限,你想借多少就借多少。而且每个星期或者某一个时间段,图书馆都会有活动。比如,上上次是儿童完成一张已读书籍列表,可以到图书馆选一本新书;再上一次是在图书馆里找Sock Monkey,找出它在读的书的名字,告诉管理员,获得线索,在图书馆里找到小礼品。
我本来计划来美,就读最少十本英文原版书,现在才一个月,我已经读完四本哈利波特了,最厚一本有700多页。我自己都很惊讶。虽然我是英语专业,但是在中国,我几乎要花好几个月才读完一本。我想可能就是这种气氛熏陶的效果吧。
第二,不同于中国家庭可能更会倾向选购礼物。host family很鼓励小孩子自己做生日礼物或者其它礼物。比如大儿子的朋友生日、叔叔、祖阿姨生日、我的到来和刚过去的生日,两个小孩一起做个生日贺卡,当然家妈会在旁边帮忙指导。感觉美国父母更注重儿童的动手能力。家爸家妈也常常带他们去某些地方做一些DIY之类的东西。
第三,极其注重礼仪的培养。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也常常教育小孩子要讲礼貌,但是来到这个家庭之后。我发现美国家庭比中国家庭更注重小孩子日常礼貌的培养。家妈家爸每天都要提醒他们说 “please” , “thank you ” 等等。如果小孩子想让我帮他们拿什么东西,他们有时候会忘记说,只要家爸家妈在场,他们都会提醒他们说 “please”之类的。当然如果他们想让他们的父母或者祖父母帮忙,也是一样要用这些礼貌用语的。而且在上一次和其他互惠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其他家庭也是这样,教育小孩子礼貌用语以获得奖励等。
第四,即使家里的小女儿只有18个月,nanny也常常带她去museum之类的地方。除了培养他们的艺术技能外,而且两个小孩都从小培养做体操之类的活动,在家里,他们的日常活动之一就是在床上跳!
中国亲戚朋友都问我说,不是说外国小孩都比较好玩,以玩为主,不怎么爱学习的吗?而中国则以虎妈虎爸的严厉父母著称。可是现在在我看来,其实不是这样的。美国父母的确不会在学术上要求孩子干嘛干嘛,不会要求他们做到什么样样都会,或者精通啥的,更多的是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喜欢就做,不喜欢就不做,喜欢做也不会要求你要一直坚持或者做得很精很好。
我现在所解释的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并不意味着美国家庭教育更好。各有利弊。我只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给大家更详细地解释美国家庭教育的真实内在,而不是重复那些大家都已体会过、已十分熟悉的中国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