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们,学会做个彪悍的女孩吧。
这个世界,我甚是怀疑哪里还有角落可以适合那些娇娇弱弱的女孩子而存在。相反,一个彪悍的女孩,说是女汉子也好,却可以好好得生活在世界的任一个角落。
彪悍。我并不指要女孩子像男孩子那样的外形,而是一种独立、自强的性格,还要再加一种女孩独有的自爱、自信和思虑周到与体贴。
在来美之前,父母担心我受不了苦,一直反对我做互惠生。但我的坚持,让他们也只能妥协,他们说,如果我受不了了,他们会马上给我买机票,让我回来。我默默点头,却想,即使一切不顺利,这是我选的路,就算哭着我也会把它走完。
我的彪悍,也让我即将在我的互惠一年经历上画上句号。我,不敢说时刻都是快乐的,毕竟各种文化、生活习惯等等的差异,会形成误解和矛盾。但我也绝对不会说,我是痛苦或者委屈或者难过的,因为它们在我一年的情感中出现的频率相当渺小。而且现在,在写这篇文章的我,内心无比平静,甚至满足,有一种好像多了好几年的生活智慧的老成感,虽然我也并不想做个老阿姨。
我记得,我有次和他们说,我觉得我在这里一年学的比我在高中三年学的还有用。那种受益终生的有用。
女孩们,我想说,不矫揉不造作不发嗲不懦弱。
这是我之前在某图上看到的一句话,特有感触。
不要让柔弱或者矫揉成为别人给你的定义词。不然,那就是意味着别人并没有把你当成心智成熟或有独立做事能力的女孩子。但,心性如水,那是大师。
不造作,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永远是被人唾弃的恶心行径。但,会灵活应变,却是高手。
发嗲,对父母,OK;对老公或男朋友,OK;对闺蜜,也许OK。至于其它人,请为他们保留一些鸡皮疙瘩保暖。那,会用感情炸弹或是甜衣炮弹,那是技术。
我不敢说,我是大师,或者高手,或有那样的技术或是智慧。但我敢说,我至少已经在向这些一点点、一点点靠近。
女孩们,怎么骄傲怎么活。
嗨,如果你们问我,在美互惠一年怎么样。我会说,就这样。我的经历太多,并不想长篇大论打流水账。但这一切的经历却会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都发生变化。
在最后的两个月里,小孩子们每天都要抱我、亲我,说着各种腻死人的中英切换版的“我爱你”。家妈不时会悲伤地感叹,我离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说她会很想我,小孩子也会很想我。
在最后的一个月里,家爸的父母(家爸是中国人,家妈是美国人)来家里做客。家奶奶对我说,小孩子并不听之前的互惠生的话,甚至会无视,但是小孩子却意外地特别听我的话,而且现在更加知礼、达理;家妈也变得更加体贴周到,竟然会主动提出为他们做事(之前十年家奶奶是一下飞机就开始帮住家做家务)。
她那种感激,也让我发现了自己,作为一个互惠生的角色原来可以如此重要。我,一个小女生,竟然可以给一个美国家庭带来这样的改变。
这就是一个彪悍的中国女孩的故事。
不管你现在懂我,还是不懂,不妨一试,毕竟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体验也大会不同。
在此,祝好运!